张嘉宁,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复合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高等学校糖生物学创新团队带头人,2010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生命科学领域,糖生物学的研究被誉为是“甜蜜的事业”。作为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的带头人,张嘉宁把自己的根深植于这一甜蜜的事业,在“甜蜜的事业”中品尝着事业的甜蜜。
不拒绝每一点小的进步
“不拒绝每一点小的进步,坚持走下去,再回首已是大的进步。”这是张嘉宁获得硕士学位时导师给他的赠言。这句话也一直伴随着他在科研工作中淡泊笃定,扎实前行。
1995年,在从日本京都大学获得药学博士学位并在日本Takara公司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之后,张嘉宁被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引进。在朱正美教授的指引下,他进入了糖生物学研究领域。
2001年他带领课题组开始研究“基于糖复合物的肿瘤转移机制”。糖是甜的,但品尝到研究糖生物学的甜蜜,张嘉宁却经历了一点一滴的夯实基础、艰难的科研起步和逐步积累成长的漫长历程。虽然张嘉宁已经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辽宁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等多项课题,但直到2006年才开始以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至今,张嘉宁课题组已经发表SCI收录论文28篇,其中,单篇影响因子最高为6.9,通讯作者17篇;2008年“肿瘤淋巴道转移机制及实验性干预”研究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甜蜜的事业终于开始结出了甜蜜的果实。
尽我所能,让年轻人少走弯路
说起张嘉宁教授,青年教师薛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薛恺2010年秋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我校生物化学教研室。在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推动下,张嘉宁教授亲自担任薛恺的导师。他把自己的成长体会毫无保留地告诉薛恺,指导他在博士课题的基础上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张嘉宁教授把自己的课题申请书送给薛恺参考,多次进行讨论和修改,同时要求薛恺在一年一度的生化学科学术年会上报告课题,请多位同行专家点评指导。2011年,薛恺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对取得博士学位刚刚一年的薛恺来说,这是极大的鼓励和良好的开始。他说,从张教授那感受到的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培养,更是一种期望,是为大连医科大学学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的责任。
“尽我所能,让年轻人少走弯路”。这是多年来,张嘉宁始终对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悉心关怀、严格要求的内动力。在他培养毕业的8名博士中,有2人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人毕业后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说起指导的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张嘉宁的脸上总是露出欣慰和甜蜜的笑容,他说:“只有让年轻人成长起来,我们的学科才有未来。我愿意做他们的教练员。”
家和万事兴
虽然先后担任学校科技处处长、研究生院院长和基础医学院院长等管理职务,但张嘉宁始终深深扎根于教学科研一线,扎根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和糖生物学创新团队。他以亲和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坚韧的品格和包容的胸怀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个人。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燕秋教授由衷地说,家和万事兴,生物化学学科和糖生物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发展,得益于学科与国内外广泛的交流合作,更得益于学科团队内部的团结和谐。
学科和团队不断提升的实力,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注目和肯定。2011年,张嘉宁代表我校生物化学学科接受国际糖复合物组织和中国生物化学学会复合糖专业委员会委托,将于2013年在大连承办第22届国际糖复合物学术大会。这是中国首次主办世界规模的糖生物学学术会议,它将极大提升我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与更多的人分享事业的甜蜜是张嘉宁执着的追求。如今,张嘉宁和他的团队正满怀信心地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