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大医首页 | 站点地图   
大医首页 | 本站首页 | 大医新闻 | 专题聚焦 | 视频空间 | 媒体大医 | 人物风采 | 大医校报 | 图说大医 本站首页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浏览文章    本站首页: 本站首页 > 人物风采 > 辽宁省重点学科带头人 > 正文

【字号: 】 【我要打印

敢在浪尖夺先声 倾尽心血铸辉煌——记辽宁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姜一农教授

稿件来源:宣传统战部、附属第一医院  发布时间:11-09-29 14:36:08   本文被阅次数:


姜一农,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副主任,辽宁省重点学科——内科学(心血管病)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大连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会理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孜孜以求的学者

姜一农的知识结构可以用“蘑菇型”来表示。主干是学科内部的系统知识,冠体则是本学科所在的学习领域的通识内容、学科外部近邻的知识领域等。为将这一结构构建得丰满而结实,姜一农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日语医学班毕业后,又取得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医学硕士学位。1995年又获日本政府文部省奖学金赴日本爱媛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她所提出的低切变力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学说得到国际同行肯定,并因此获得日本心脏财团优秀青年研究者奖,是日本获此奖项唯一的外国人。学成归来的姜一农身上带有一种浓浓的“学者味”。她认为好学应该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她不断实践学习所得,总结研究成果,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辽宁省教委基金的科研项目,并出版了《实用心血管急症》、《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图解PTCA手技》3部专著,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诊断学》的编写工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收录。
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姜一农加入了“全国心血管专业讲师团”,每年为国内三甲医院的千余名骨干医生进行最前沿的培训。姜一农还是“中日心血管论坛”的召集人,负责中日心血管论坛的组织和交流工作,成功组织了日本高血压年会、中国长城心血管病年会论坛,将研究的平台逐步拓展到国际舞台。

有生命感的教育者

姜一农从2000年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从2004年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曾获得 “辽宁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大连医科大学三育人标兵”等荣誉称号。她所带的学生已毕业的有20多人,均在省、市级医院,成为所在科室的骨干力量。她始终恪守“把生命放在生命里” 这样的信条,从任教开始,她努力将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生命的成长建立起内在的关联:受教育者生命的成长就是教育者自我生命的成长。她与学生一起关注生命成长中的种种困境,一起承担生活中的各种艰难与沉重,一起承担研究过程中时常袭来的孤独与无助,一起分享成长、成功中的幸福和喜悦。她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帮助不同学生确定符合个性的发展途径,为不同基础的学生创设互相学习或结对互助的发展机制,总结不同基础的学生基于各自特点的成长经验。飞机上,有她帮助学生修改文章的身影;滨海路上,有她组织学生户外休闲的笑脸;办公室里,有她把脉实验设计的一丝不苟;病房里,有她针对病例的细致分析与指导。生命成功的体验,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个毕业的学生,在回顾导师姜一农时,都会感慨自己的幸运。

医者仁心的首善者

德乃立人之本,成事之魂。对待患者,姜一农始终以“首善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实现医德医技的双向发展。“治疗用药要最合理最经济的”,姜一农总这样说。她体察患者病情的同时,还关注患者的经济状况。“除非必要,能省的检查和化验就省了吧,有问题我负责。”面对患者她往往既是医生,同时又会以家人的角色、患者的角色去感知患者的心理。换位思考所带来的人文关怀,给了绝望的患者晨曦般的希冀;给了经济困难的患者持续治疗的机会;给了忐忑不安的家属心灵上的慰藉。她常常刚下飞机,就风尘仆仆赶到病房查看患者,她常常休息日还在病房中巡查,她常常匆匆咽下午饭就接待老患者的咨询,她常常身在异地还关注患者的病情。她把对事业的爱与责任,沉淀为生命的全部。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如今,姜一农正满载积淀,锐意创新,让生命与使命同行,谱写未来更加恢弘壮丽的篇章。

  作者:张英  摄影:  最后更新:2011-11-9 9:33:48

 
站内搜索
最新更新
· 省委第七巡视组调查问卷
· 我校举办“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 庆...
· 学校隆重举行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暨202...
· 大连医科大学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
· 学校隆重举行2024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
快捷菜单

快速返回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邮政编码:116044 电话:86-411-86110023
Copyright  ® 2010 大连医科大学 辽ICP备150086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