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鹏,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心内科主任,辽宁省重点学科——内科学(心血管病)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辽宁省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临床心血管病杂志》、《高血压杂志》等多种杂志常务编委。大连市政协常委,大连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大连市委副主委。
执着追求事业,永不止步
曲鹏是一个执着医学事业的人,他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心血管病的治疗和研究上。他始终给人以信任、踏实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他多年来坚定不移地追求和辛勤努力地付出而日积月累的沉淀。因此,他能够在每一个危急时刻,在每一个课题面前,都能泰然处之,能够在医学领域里永不止步。
1993年和1996年,曲鹏两次破格晋升为附属二院心内科副教授、教授,成为当时我省医学界最年轻的教授。作为省内从事临床工作最年轻的正高职专家,他名字后面的一连串头衔不由得让人心生羡慕。可这背后深藏的艰辛,他不愿再提,他说:“当初我想得很简单,就是为了能救活更多的病人。心血管病发病率高,是所有疾病中变化速度最快的疾病之一,但如果积极处理,方法得当,就有可能转危为安。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有决心去付出,去争取做得更好,对此我至今不悔。”
有时候简单的东西做起来会让人更加专心致志。就是这个简单的理由,曲鹏一步步地充实自己:读硕士、读博士、读博士后;进北医、拜名师、去日本。成为大连市能够全面掌握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安置、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周围血管介入治疗的第一人,成为全国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有幸处于心血管专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有幸师从于著名的专家教授,所以才有幸能为心血管病人多做一点事。”
精研业务知识,开拓进取
自1989年硕士毕业来到附属二院以来,他以扎实娴熟的业务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完成了医院复建以来的很多个“第一”,更是走在了科技的前沿,开展了“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和支架术”、“周围血管支架术”、心力衰竭的心脏起搏同步化治疗等方法,为心血管病人的康复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名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病人心脏骤停,虽经一个小时的心肺复苏和几次电复律,心跳恢复但生命体征仍不稳定,病情十分凶险,病人生命垂危。这时候,急诊PCI是挽救病人的唯一有效手段。但对医生来说,在这种状况下实施手术,将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和压力。他果断地决定:即使有一线希望也不能放弃!开辟绿色通道,直接将病人送至介入中心,在人工辅助呼吸下,行急诊PCI。他成功地将一枚支架植入血管病变处,病变血管得以完全开通,病人的生命得以维系。通过倡导心血管急症的绿色通道,他积极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大大降低了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使附属二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居市内领先水平,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探索科技新路,创新引领
在科研方面,他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成型术后再狭窄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再狭窄血管中肾上素受体亚型的变化,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引用。他的论文在国际上首次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证实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β2受体的存在和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变化,这些都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重点科研基金、辽宁省及大连市科教委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13部。关于分子模式识别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中作用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SCI收录23篇。9项成果获省政府、市政府及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不同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获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部分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曲鹏常说:作为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必须能领先科技,必须有开拓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一例“孤立肾肾动脉狭窄合并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左心衰竭”的病人,先后去过北京、上海等几大城市后,最后选择住进了附属二院心内科。因为该病例情况复杂,手术危险极大,稍有差池患者将面临死亡。所有的院内外专家都不主张手术,也没人敢做。而患者此时病情急剧恶化。面对风险,曲鹏没有退缩,他认为不敢碰硬就不会发展。凭着精心的准备和精湛的医术,他又创造了大连市的一个首例。他在国内率先开展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并积极在国内推广和培训,从治疗的难度及成功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正是由于曲鹏在学术及科研上的出色表现,他在辽宁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省科技厅主办的第四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评选中,荣获辽宁省青年科技奖,并在40人中脱颖而出,荣登辽宁省首届“十大青年科技英才”行列。2006年,被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2年荣获大连市首批“科技领军人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