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明,医学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副院长、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普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辽宁省重点学科——外科学(普外)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分会器官移植分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会员,《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
一心勇攀医学之巅
2001年10月,已拥有医学双博士学位的王立明从日本学成归国后,作为高端技术人才被引进到附属二院,组建器官移植中心。他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器官移植团队的建立到供体的选择,从手术方案的确定到术后的护理等,建立了完整缜密的器官移植诊疗模式。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地探索,他掌握了多项临床治疗新技术,填补了大连乃至东北地区多项医学空白,并处于国内领先。目前已完成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200余例,无术中死亡,一年成活率达90%;成功完成活体肝移植2例,填补东北三省空白,此项技术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功完成1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这种手术在我国只有少数几家大医院刚刚开展,它的完成与肝移植一样填补了大连医学史空白;其中在风险较大,代表肾脏移植前沿和未来趋势的活体肾脏移植方面也取得突破,完成母女、兄弟及夫妻间的活体肾移植8例。
2011年,在王立明的带领下,附属二院成功完成大连地区首例心脏死亡供体捐献(DCD),标志着附二器官移植在供体获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DCD进一步在全省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王立明常说,作为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必须要有领先的技术,必须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必须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他所热爱的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临床、基础研究工作。面对各种困难,他没有退缩,他始终认为只有敢于挑战,才能有所发展。
“看不淡生死才是好医生”
王立明说,从第一天学医开始,他就与救死扶伤这一神圣职责分不开了。从医30多年,在每一次面对患者的求助,在每一次站在手术台上与死神抢夺生命时,他都没有忘记选择从医这条路的初衷,“很简单,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让更多病人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续。”然而,这看似简单的想法,要想做好,要想坚守,却并不容易。从千百例手术的磨练到手术台上指挥若定,王立明说,“只有看不淡生死才能成为好医生。”
2007年,大学生亮亮患了严重的肝硬化,命悬一线。在等不到肝源的情况下,母亲赵安清毅然决定割下自己的肝脏拯救儿子。儿子绝望的眼神和母亲急切的恳求,深深地感动了王立明,他暗自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一定要保住这个刚要绽放的花蕾。尽管这是器官移植中心开展的首例活体肝移植,但是王立明凭借着果敢、敏锐和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带领团队历经20几个小时,术中克服血管畸形等重重困难,当母亲右半肝成功地植入儿子的体内,王立明开心地笑了。
医者父母心,王立明苦修本领,与病魔争夺生命,但是当没有合适的供体而导致鲜活的生命在眼前黯然消失的时候,王立明仍然控制不住心痛,积极呼吁成立器官移植协作组织,为患者寻找合适的供体提供了更大的选择机会。
一站式战胜癌中之王
肝癌素有“癌中之王”称谓,中国的肝癌发生率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国内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阶段。另外肝癌的治疗领域尚存在过度治疗或治疗手段过于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王立明带领团队采用国际最新的肝癌治疗理念,整合目前公认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在东北地区率先成立了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导,综合射频、介入、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技术联合应用的肝癌综合治疗平台,为肝癌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诊断和治疗。他引进精准肝脏外科的理念,在东北最先引进国际领先的肝脏影像解析分析系统,并与顶端3.0T磁共振完美结合,为临床提供目前最清晰的影像,帮助医生在保证完整切除肿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肝脏的损害,尽可能多地保留肝组织,术后让患者实现最快、最好地康复。创立了血管解剖肝局部血流完全阻断法切肝术,此项技术获2007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这种治疗模式国内仅有几家医院采用,东北地区是第一家。
王立明带领团队开展的各项技术在大连乃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他本人主持参与多项国家(包括863项目)、省、市级课题,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在国际性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1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他先后被授予“大连市归国留学人员创业英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其先进事迹曾百余次在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及各种报纸等相关媒体进行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王立明就是这样,以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梦想,卓然成为器官移植及肝胆外科领域中的一枝红秀。
本文刊登于《大连医科大学校报》4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