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洋,检验医学院2013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现任班级班长。曾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1篇,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并曾多次荣获“大连医科大学综合素质奖学金”和“科技创新奖学金”。
近日,我校第八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成绩出炉,检验医学院肖洋同学负责的“指纹遗传和其生物标识”项目及其它三项研究成果荣获竞赛特等奖。此次肖洋小组的科研项目为“指纹遗传和其生物标识”,研究方向为“基于行为倾向性的指纹生物学标志研究及其遗传强度分析”。该研究建立在“指纹是个体遗传独特的生物学标记”基础上,以“指纹的遗传规律”和“其生物学标识参与行为倾向的机制”为两条思路展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指纹遗传的分子学证据,在一系列“特殊行为倾向与指纹标志规律”的研究中建立合适的方法模型。目前,一些心理疾病和特殊症状也可视为人类特殊的“行为倾向”,因此“研究指纹作为生物学独特标识参与遗传基因与特定疾病的作用机制”有一定的前景,也契合当下流行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的疾病研究思路。谈及当时选题的原因时,他兴致勃勃地说:“指纹和其控制的基因和遗传作为每个人独特性的存在在国内往往只用于算卦、手相等玄学用途。反观国外,关于指纹标志作用的研究都已经开展多年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所以,他们致力于以科学为基础来探索指纹中的独特奥秘。当问及他是如何保持对科研话题的敏感度时,他说:“主要是关注杂志期刊,或关注喜欢的老师的研究课题进展,并且应该合理利用网络媒体,关注科研大家们发布的科研动态和热点”。
近几年,学校对于大学生科研高度重视,各个学院也积极响应,给予科研小组许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从实验室的开放、优秀师资的配备,再到学术报告讲座的开展等等,都为了给学生提供了有利的科研条件。学校举办的“书缘讲坛”系列讲座活动,让学生们能接触大量科学知识,培养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学校还针对“挑战杯”和“大学生基础医学论坛”举办了多次校内答辩和指导活动,并邀请校内外优秀专家评委和参赛队伍进行交流。
挑战杯是一个思维训练和科研成果展示平台,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新意识是前提,但仍需要老师和前辈的指导。肖洋谈到:“我们大学生,尤其本科生,刚刚进入一个专业的学习,基础的知识层次的构建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夯实基础之后才能有自己进一步的思考,才能有发散性的思维。并且大学的学习和高中很不一样,虽说医学知识需要记忆的还是比较多,但是培养一种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还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要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理解中记忆。所以,科研工作给了思维一个训练的机会,学习也促进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彼此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肖洋作为一个科研经验比较丰富的学长,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他表示十分乐意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学弟学妹们,像当年的学姐学长一样激励和帮助自己,协助他们找到自己对科研的兴趣和方向,并且也欢迎有独特想法的学弟学妹与他交流。他对学弟学妹们在科研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科研的进行一定要把“兴趣”作为出发点,别看科研出成果和展示时十分风光,但是背后却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甚至要尝试很多次失败,牺牲很多休闲娱乐时间。所以只有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走下去。其次,要学会调整心态和协调时间。实验不可能只需要做一次两次,失败了不能气馁沮丧,屡败屡战,也许成功就在下一次的尝试中。并且有时实验安排会与自己的一些学习生活有冲突,这时要知道事有轻重缓急,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肖洋还特别提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学会和他人合作,互帮互助,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科研只是生活中众多快乐有趣的事中的一件,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最后,还要树立正确的科研道德观和名利观,科研一定是实事求是,绝不能有稀里糊涂或者凑乎的想法,更不能造假数据,一定得实事求是。做科研是为了自己的个人提高和进步,能够获得荣誉或者奖励固然更好,但是名利决不是主要的目的,而只是自己在进步过程中的附带品。
与肖洋学长的交流后,我们深感每名医学生不仅要知道科研的重要性,更要知晓每一个荣誉背后都充满了泪水和汗水,更应该为祖国的科研奉献自己的力量,绽放自己的光芒,为学校和祖国争光彩。(学生记者 赵晨园 范沁涛 陈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