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就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系统的战略部署,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政治生态的重要性:“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
所谓政治生态,是指一定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生态联动,是一个地方或一个领域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使命决定,党内政治生态是否健康、优化,不仅对所有党员、干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而且对其他社会组织乃至整个国家政治系统产生着至关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地方和部门的党内政治生态受到了污染,出现了一些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让党中央痛心疾首的“常见病”:一是潜规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二是特权现象——“拼搏不如拼爹”; 三是圈子学——“能力不如关系”;四是投机钻营——“琢磨事不如琢磨人”; 五是论资排辈——“干的不如看的”; 六是形式主义——“做事不如作秀”;七是伪稳定——“摆平就是水平”;八是好人主义——“多栽花少栽刺”;九是逆淘汰——“劣币驱逐良币”;十是地方保护主义——“不怕犯事只怕‘出事’”。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四大考验”不容懈怠,“四种危险”警钟长鸣。
为此,每个党员都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曹冬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