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我还能坚持一下。”
“吃上药了,我还能抗一抗。”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倒下
但是有更多的人
轻伤不下火线
或挣扎着爬起来冲上前
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生命救治最前沿
这每一份的“坚守”背后
都是附二人对生命的敬重与责任
都是附二人对医学的热爱与担当
“全天候时刻与时间赛跑”
12月22日,一进入附属第二医院急诊抢救大厅,映入眼帘的便是熙熙攘攘的患者和家属以及急速奔走的医护人员。今天是冬至,气温直逼零下十几度,但是身穿隔离衣、戴着面屏和N95口罩的医护人员均是忙得满头大汗。急诊中心主任杨初蔚和护士长吴雪影满脸憔悴的指挥着急诊工作的有序进行。尽管身体百般不适,他们也一直没有离开工作岗位,因为他们知道,在科室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是在咬牙坚持着。连日来,大医二院急诊中心成为急危重患的集中地,这里曾经创下一天抢救上百名急重患者的记录,接诊量屡创新高,面临着重重的挑战和压力。科室的工作人员一批批的倒下,但医院又积极协调,迅速补充上又一批的“新鲜血液”,保证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的全天候畅通,保障来院急诊患者得到顺利的救治。“120”急救车一次又一次呼啸而至,急诊人员闻声而动,时刻都忙碌在接诊、抢救工作之中。他们24小时坚守,时刻与时间赛跑,以硬核实力挽救患者生命。

“坚守背后,万钧重量”
防护服、N95口罩、面屏......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全副武装,连日奋战在第一线。为了避免影响工作,他们往往半天不喝水、不上厕所,一个班次下来,其中的艰辛无法用语言形容。但大家不说劳累,更没有一句怨言。面对激增的患者数量,医院提前谋划,协调资源,全力保障发热门诊的运行。科室人员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轻伤不下火线。连日来,李荣宽主任和刘冬梅护士长除了24小时及时沟通解决患者的就诊、转运、诊治等各环节的问题外,还及时解决发热门诊同事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高危的地方更需要有“温度”,解莹副主任说,患者进入发热门诊往往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我们医务人员便不停的耐心解释,安抚他们不安和紧张的情绪。

“再坚持坚持,别倒下”
“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急性心衰、心梗、重症肺炎、呼衰、肾衰……”急诊ICU收治了大部分此类重症患者,已达到满负荷运作状态。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救治操作多,临床工作量大,目前几乎都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治疗,气道开放,这更是增加了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连日来,在科室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科室唐学杰主任也是凭借坚强的信念和强大的毅力一直坚守在一线,随时调整值班人员,指导危重病人救治。病房满床的重症患者,而身边队友却总是超预期的倒下,唐主任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每天都在给自己做打气加油“再坚持坚持,别倒下,阵地不能丢,无论如何要等到队员们返岗。”其实,唐主任不是“钢铁战士”,他也出现了腹泻、发热、酸痛等症状,为了确保患者的救治,他赶紧服用了对症的药物,避免病情加重倒下。

“顶着低烧,他做了15台手术”
连续三天低烧、嗓子疼的超声科副主任宋宇教授在连轴转了几天之后本打算休整一天,但一大早就被一连串的微信提示音惊醒了,介入组最后一位“独苗”同事半夜发高烧倒下了,而组里另外两位同事症状较重已经卧床不起,手术怎么安排?患者怎么办?内心思考了片刻,宋宇教授即刻起身赶往医院,把身体的各种酸疼抛之脑后。随后的一整天,宋宇教授和刚刚“阳康”的傅程护士一起顶着身体的不适奔走在超声介入室和重症监护室,总共完成15台手术,没有耽误任何一位需要救治的患者。“同事们和我的父母都劝我,别做了,自己的身体更重要,”宋宇说,“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在很多同事都倒下的时候,必须要挺身而出!我今天的坚持,就是让我的同事战友们快快康复起来,早日回来和我一起并肩战斗!”

“他累倒在手术台上”
在连轴转了24小时之后,胃肠外1科冯震医生终于支撑不住,躺倒在工作岗位上。周日一大早,冯震和同事便像个陀螺一样,不停的收送普外科急诊患者,此时的浑身酸疼和乏力让冯震意识到可能“中招”了,但他没有言语,也没有休息,一直坚持着。晚上八点多,冯震和同事张峰还坚持做了一台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晚上十点多,穿着密闭防护服和手术衣的他做完手术后已浑身冷战,抖成筛子,只得就势躺在了手术间的地上。此后在家稍作休息,冯震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科室里的同事都在咬牙坚持,我也不能撤退。”

病魔面前
谁人不是手无寸铁的弱者
只不过有些人
逆流而上、披上“铠甲”
为百姓健康而战
“顶得住、扛得起、冲得上”
这就是大医二院人在特殊时期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