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大医首页 | 站点地图   
大医首页 | 本站首页 | 大医新闻 | 专题聚焦 | 视频空间 | 媒体大医 | 人物风采 | 大医校报 | 图说大医 本站首页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浏览文章    本站首页: 本站首页 > 大医新闻 > 2024年大医新闻一览 > 正文

【字号: 】 【我要打印

《新华每日电讯》深度报道我校坚守20年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

稿件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4-04-26 13:26:16   本文被阅次数:


4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第7版以及新华社客户端刊登题为《从此,你我便有了“血缘”——一所医科大学的20年坚守》的报道,讲述了一个个捐献者背后的故事,阐释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项目在我校迅速生根发芽并结出累累硕果的深层次原因,体现了我校青年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无私精神,更彰显了大医77年来“向民而行”的红色基因。报道由《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高级记者、辽宁分社领衔记者于力通过深入调研、采访撰写而成,报道发出后引发社会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24小时内客户端浏览量突破150万。

报道全文如下:

从此,你我便有了“血缘”——一所医科大学的20年坚守

2006年6月21日,正在读大四的薄剑波连续两次采集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一名因患白血病备受折磨的高中生的生命;

2016年4月5日,从22岁的大学生高添铭身上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被紧急送往重庆,几个小时后输进一个刚满周岁的白血病患儿体内;

2023年11月30日,距离考研只有23天的时间,正在紧张备考的郭伟走进血液采集室,用爱点燃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在这一刻,他们与远方的陌生人血脉相通,从此便有了珍贵的“血缘”,他们的血液在陌生人的体内流淌,他们的生命也因此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三个年轻人都来自同一所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我国每年有400多万血液病患者,仅白血病患者全国每年就新增4万余人,他们每天都在生死线上期盼着、等待着。许多病人因缺乏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无法进行移植而失去生命。大连医科大学从2004年开始倡导鼓励师生捐献造血干细胞,20年来,先后有4273名同学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队伍中来,占大连市的五分之一,21名志愿者成功捐献,占大连市的三分之一。

走进这所具有红色基因的医科大学,记者仿佛感受到一颗颗鲜红的、跳动着的、充满活力的“造血干细胞”。

四月二日,大连医科大学学生在接受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于力摄)

12年后,终于等到了你

4月2日,31岁的潘妍竹迎来了她人生的高光时刻。毕业14年后第一次回到母校大连医科大学,站在学生活动中心的讲台上,感受着师弟师妹崇敬的目光,她的心情格外激动。

11天前刚刚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潘妍竹,称自己是“最新鲜出炉”的学校第2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0年入学当年,潘妍竹就自愿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22年被通知配型成功。“没想到12年后我终于等来了与我有血缘的他,一纸承诺,终生坚守!”这个身高1.5米、体重不足90斤的布依族女孩声音洪亮。

受捐者是一个16岁的少年,还在病床上的他给潘妍竹写了一封信,字体虽然有些歪歪扭扭,却让潘妍竹热泪盈眶。“何其有幸,我能在他对将来生活感到无助甚至绝望的时刻,给他活下去的希望,从此在这个世上我多了一个无法见面却有着血缘关系的弟弟。”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封催人泪下的来信,这是一位远在四川的高中老师情真意切的表达:

2013年我患上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全家沉浸在灾难之中,想有所作为却又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寻找那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在我的一生中,第一次生命是父母亲孕育的,然而,我生命中却出现了特例——拥有了第二次生命。让我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2014年5月15日、16日,一个延续生命之血跨越了大江南北,从千里之滨飞到了西南一隅,191毫升造血干细胞缓缓地输注到了我的血液中,生命的火种将在我的体内经过28-50天的孕育、生长、再一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据说供者是大连医科大的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时正在山东威海实习。他的血样是在4年前采集的,接到通知后,他毫不退却地无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这是无私的义举。

21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学生,故事都那么精彩,那么感人。

200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刘月晅,在2005年4月成为捐献志愿者后,为了让血站联系到自己,她把家里、同学、朋友等好几个电话号码留下来,唯恐失去捐献的机会。

2011年7月1日,年仅26岁的赵广仁捐献的170毫升造血干细胞,输入正在等待移植的23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也就是在这一天,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16年毕业季,刚刚参加完毕业典礼的包雪婷接到通知,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此时她正在回家的火车上。她毫不犹豫当场答应捐献。她说:“既然当初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已经给了别人希望,就不能让人失望。”不久,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输入到一个香港同胞的体内。

2024年2月5日上午,春节将至,毕业生王嘉玮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生命接力”,经过5个小时采集,成功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为一位陌生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这是最好的春节礼物,我会一直记得这个冬天,记得这个春节。”

学校第17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学生尹赫的感言代表了所有捐献者的心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入医学殿堂时许下的初心誓言,作为一名医学生,以这样的特殊方式挽救他人的生命是我们的幸运。感恩母校让我有足够的底气和勇气去奔赴这样一场生命之约,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医生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的折磨。”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造血干细胞

4月2日上午,大连医科大学在学生活动中心举办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项目20周年暨第十七次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

“我很骄傲,能够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临床医学专业2023级维吾尔族学生依萨克·斯马依力江激动地说。

活动现场,学校专门从丹东、广州、上海等请来几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校友分享自己的光荣经历。学校第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薄剑波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为患者提供新的生机,帮助他们战胜病魔,挽救他们的生命。在此我呼吁大家一起为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奉献自己的力量。”

看着学生排着长长的队伍伸出胳膊等待抽取血样,学校人力资源部部长刘媛眼里闪烁着泪花,仿佛又回到20年前学校第一次开展这个活动时的场景。

2004年,有两名学生会干部向时任学校团委书记的刘媛介绍社会上正在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当时在我国还是个新鲜事物,我听完介绍后感觉很好,尤其是医学生更应该在这方面做表率。”就这样,一个以校团委主办、院系承办的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项目开始启动。

学校与大连红十字会密切配合,通过开设讲座、校园广播、张贴海报、挂条幅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第一次在校内组织造血干细胞采集活动,短短几个小时,数百份志愿表就发放一空。

“有的学生怕影响考试,提前赶到抽血现场,有的学生晕针晕血,一边捂着脸一边伸出胳膊。看着那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面庞,每个人都充满着正能量,我当时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造血干细胞’。”刘媛说。

现任检验医学院党总支书记苍健,2013年从刘媛手里接过“爱的传递”。从此,他时时都被学生们的“义举”感动着。

每一次活动,学生们都积极响应,有正在谈恋爱的学生相约一起报名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以此见证他们的爱情;有的则把参加这个活动作为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2016年成为大连市首例造血干细胞与国外患者配型成功并实现捐献的2012级学生包永乐,当时身材偏瘦,捐献者被要求体重大于50公斤。“他不担心自己的身体,却担心自己的体重不够。为了能够成功捐献,自费购买营养品,加强锻炼,成功达到最低体重要求。”苍健说。

现任校团委副书记刘恭辉在4月2日这天也伸出手臂抽取血样,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可能你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了解还很模糊,其实捐献的过程安全、科学,也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可能因为了解不多才产生畏惧,才使我们淡漠了那份应有的爱心。所以,只要你身体健康,有奉献的勇气,就请你报名,加入到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她大声向在场的学生们发出邀约。

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走进大连医科大学校史馆,记者立刻感受到浓浓的“红色”氛围。学校专门设有造血干细胞工作独立展区,陈列捐献者的名单、奖牌和受捐者的来信等。

1947年,中国共产党为适应人民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的急需,在解放区创办了第一所正规医科高校,时称关东医学院。毕业生大部分被分配到部队医院,直接支援了东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大医人的红色基因至此扎根。抗美援朝期间,学校组织手术队,抢救从朝鲜战场撤下来的伤员;20世纪60年代,为落实党中央支援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全校南迁遵义市,直到1978年才迁回大连;2001年至今,全校共有十批69人次优秀专家对口援助,为那曲送去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理念,创建了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2020年3月,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大医人闻令而动,星夜逆行,全国单次派出规模最大医疗队伍,最早进入雷神山医院……

学校党委副书记佟春光说:“正是因为一代代大医人的奉献与付出,已经深入大医莘莘学子的灵魂,造血干细胞捐献项目才在大医迅速生根发芽并结出累累硕果。”

2015年,学校红十字教育培训基地成立,专门设置造血干细胞工作专区,在不断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一套捐献造血干细胞系统工程。

大连市红十字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队长宗爱玲说:“大连医科大学每一位成功捐献者对我的内心都是一种震撼,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当代青年人的担当和责任,坚定不移的初心和使命。”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于力

审核:包蕾

 
站内搜索
最新更新
· 大连医科大学2025年新年贺词
· 学校隆重召开2023-2024学年学生工作表彰...
· 雪中大医
· 我校举办“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 庆...
· 学校隆重举行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暨202...
快捷菜单

快速返回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邮政编码:116044 电话:86-411-86110023
Copyright  ® 2010 大连医科大学 辽ICP备150086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