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9月24日下午,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大连高新园区凌水小学共同组织师生前往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旅顺小南村,开展以“知秋、摸秋、晒秋、品秋”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大手拉小手”——大学生与小学生结对互动的活动方式,完成一场跨越学段、贯通理论与实践、联结情感与成长的双向奔赴。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是继双方挂牌后系列活动方案中的首个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思政课教师和硕士研究生、2024级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凌水小学教师和学生等120余名师生在秋日暖阳中同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

抵达日俄战争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一场温馨的“面对面”分组结对仪式正式开展。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和凌水小学的学生胸前都贴有不同颜色的号码牌,大家根据号码牌迅速找到结对伙伴,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和互动交流,瞬间拉近了彼此距离,为后续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筑牢了友谊桥梁。

师生们走进松树山堡垒红色遗迹,在园区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下,驻足凝视堡垒残垣,认真聆听其作为旅顺近代防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背景,以及其背后承载的革命故事。秋日的阳光洒在历史遗迹上,与周围的自然景致相映成趣,让师生们在触摸历史脉络的同时,更深刻感悟到先辈们坚守家国的赤诚精神。

离开松树山堡垒,师生们继续前往七彩南山景区,开启充满趣味的“秋之体验”。在万福鼎前,大家共同参与“抛福袋”活动,欢声笑语中传递美好祝愿;走进村史馆,小南村党委书记解麟海亲自为师生们介绍村庄振兴发展的历程,从乡土变迁中感受新时代乡村的蓬勃发展活力。“大手牵小手”互动有奖竞答环节则将氛围推向高潮,以结对小组为单位,大学生题目侧重历史背景分析,小学生题目侧重直观感受,双方在协作答题中巩固红色文化知识与自然常识,既让大学思政教育更具实践韧性,也使小学思政启蒙更有深度支撑,红色基因在“大带小、小促大”的互动中生生不息、扎根心底。

师生们走进蝴蝶园观察热带植物与世界名蝶,在太空馆探索太空植物奥秘;在乡村集市体验石磨豆浆制作,亲手研磨出醇厚的秋日滋味;近距离观赏“辣椒国旗”的创意景观,感受传统“晒秋”文化的美学价值……活动中,我校学生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耐心引导小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手把手教授实践技巧,结对伙伴间的默契在互动中不断升温。一幅幅“大手”牵“小手”的温馨画面,定格了青年学子将大学育人效应辐射的瞬间,形成了螺旋上升的育人闭环。“这次实践教学和常规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不同,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可以运用自身专业所学将医疗健康服务输送到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新时代青年的智慧和力量。”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谢鸣赫在采访中如是说。

傍晚时分,各小组陆续完成行程,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为所有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赠送纪念品,在大学生和小学生依依不舍地互相道别声中,本次实践教学活动圆满落幕。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滕慧君在接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采访时表示:“本次实践教学活动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生动尝试,不仅拓展了协同育人的场域边界,推动构建大思政育人共同体,还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化理论认同,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此次实践教学以“秋”为纽带,将红色教育、自然观察、农耕体验与文化感知紧密结合,是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为大中小学构建起学段贯通、层次衔接、高效联动的“大资源”平台。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以“大手牵小手”项目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大医实践,不断促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衔接与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凝心聚力铸魂育人,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