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医新闻 >> 正文

学校召开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

稿件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10-30   本文被阅次数: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实施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10月29日上午,学校在校部507会议室召开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党委副书记、校长刘莹主持集体备课会,提出工作要求。

备课会上,与会领导和老师们共同研读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5年下辑)》,并针对2025—2026年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安排和专题设计进行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李颖琳针对“纪念抗战胜利 坚定民族信念”专题进行了生动的说课示范,她从教学目标锚定、教学内容架构、案例选取逻辑到教学反思预判,系统呈现了专题教学设计思路,尤其围绕教学内容与实施特色等方面分享了实践经验,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本。与会领导分别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学情分析、教学案例选取、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刘莹对本次集体备课会的务实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课程建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融入精神强理论,以全会精神校准方向。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课程重要内容,结合专题教学找准理论融入的切入点,将历史发展脉络与政策理论逻辑有机理顺,让学生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要求。二是紧扣主题抓内容,以红色基因激活课堂。要求围绕课程核心专题,精准对接学生思想关注点与认知需求,深度挖掘学校所在地旅顺的红色故事,以地域红色资源为纽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鲜活案例让课程“活”起来,引导学生在回望历史中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时代责任感。三是创新形式提质效,以多元载体拓宽路径。要求打破传统课堂边界,积极探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地方红色资源、医学发展成果等开展实地教学,同时丰富线上线下融合、小组研讨、情景模拟等授课形式,让思政课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打造具有大医特色的教学案例和思政品牌,让思政教育与医学人才培养同频共振。

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领导班子带头讲思政课,多次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本次会议明确了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夯实教学根基筑牢了思想基础与理论支撑。教师们明确表示,后续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助力青年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集体备课会。

审核:丛丽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