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医新闻 >> 正文

我校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稿件来源:团委  发布时间:2025-11-05   本文被阅次数: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南京大学举行。我校获得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这是自2015年后,阔别10年,再次获得全国一等奖。

本届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全国2700多所高校、300多万名学生的40余万件作品参赛。参赛作品项目涵盖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共计十个学科门类。

获奖项目简介主体赛等奖

智诊无忧——基于多模态影像的阿尔茨海默症精准AI辅诊平台

团队成员:王迅、卞艺霏、江毅信、刘福龄、董一凡、吕彦霖、李彦希

项目简介:该项目聚焦阿尔茨海默症(AD)早筛痛点,解决公众认知、就诊率、基层设备及技术门槛等问题,完善早筛诊疗体系。技术层面通过优化检测、影像及数据处理等方式提升诊断效果,搭建“医学-工程-产业”跨学科协作体系,推动技术与临床衔接及成果转化。创新构建“社区-医院-居家”三级筛查网络,助力基层提升AD早筛能力,践行国家脑疾病防治战略,为老龄化社会AD防控贡献力量。



获奖项目简介:主体赛三等奖

FANS模块化手术器械

团队成员:王嘉嵩、裘永波、王宇超、侯肇南、陈春宇、黄霖泽、王瑞哲

项目简介:该项目面向多微创外科,首创“标准化接口+磁吸快换”的模块化器械体系:术者在 1–2 秒内独立完成功能端更换,无需助手传递,显著缩短换械时间,提升操作连续性与安全性;结合轻量化人体工学手柄、可膨开式戳卡、连续施夹/收纳等配套模块,覆盖 40+ 功能端,满足多术式场景。方案以“手柄可复用+功能端耗材化”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匹配集采趋势与SPD管理。项目已完成 700+ 台手术场景调研与多院临床专家背书,完成 6+ 项专利布局并与多家企业/医院达成合作。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的育人价值,将其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依托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体系,组织指导教师、专家学者、学生骨干积极备赛,为参赛选手提供全过程指导和全方位支持。青年学生勇于攻坚克难,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争当科技尖兵,学校“挑战杯”成绩不断攀升。2025年“挑战杯”竞赛共收到来自15个学院1000余名学生的参赛作品 153 项。通过线上初审、线下评审、项目路演等环节,最终推送22项作品参加“挑战杯”省赛,21项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省赛获奖数量为历年最高,2项作品入选国赛。

未来,学校将不断完善科创工作机制,持续写好“立德树人”、“服务国家”两篇大文章;学校持续做优“挑战杯”平台,赋能青年创新创业、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科学家精神,把牢创新创业航向;练就过硬本领、矢志科创报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青春动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


审核:丛丽  作者:陈笛

  最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