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到附属第一医院调研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孟庆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司长严华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李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预算财务处处长骆征洋参加调研。辽宁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徐英辉,辽宁省卫生健康委中医综合处处长徐振东,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牟傲风,大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莹,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聚,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曲刚,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晶等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调研。
余艳红书记一行首先来到医院联合路院区。刘晶书记详细介绍了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悠久历史,以及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项目规划发展情况,并着重介绍了项目建设以来,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学专科发展等方面的突出成绩。余艳红书记对医院各项建设成效给予肯定。
随后,余书记重点调研了医院科技部干细胞与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详细听取了干细胞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对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干细胞无创鼻腔贴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给予高度评价。刘晶书记详细介绍干细胞与中医药协同在治疗小儿脑瘫、脑卒中方面开展的创新性研究,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突出疗效和成果。余书记对医院能够长期坚持中西医结合工作,特别是从临床疾病治疗出发,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独特优势给予赞许。
余书记还听取了医院在院内制剂、药食同源产品、医疗设备研发方面的成果汇报,并观看了附属第一医院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的脊髓损伤修复穿戴设备演示。对于医院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平台优势,整合资源,发挥多学科交叉合作优势,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给予充分认可。
在调研中,余书记鼓励医院,要积极将发展成果做好对外宣传,争取更大的舞台展示中西医结合发展成果以及独特的临床治疗疗效。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辽宁省卫健委的指导与支持下,附属第一医院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立足“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传承创新,系统布局,筑牢发展基石,同时聚焦“干细胞技术与中医药”深度融合,在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项目建设中,逐步构建起具有示范意义的中西医协同发展新模式。
外引内育,构建中西医结合人才高地。柔性引进国医大师等专家,自主培养大连市首位、“旗舰”医院建设单位建设期内首个岐黄学者,设立国医大师工作室及岐黄学者工作室,开展医护“西学中”培训,构筑坚实人才基础。
资源整合,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以1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支撑,整合3个国家级“旗舰”科室资源,构建“中西医结合优势专科群”。设立“国医堂”一体化服务平台,涵盖22个特色门诊单元,推广中医药技术49种。
旗舰引领,树立专科诊疗新标杆。依托“旗舰”科室项目与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计划,急腹症团队研发清胰颗粒、清热利胆颗粒等5种院内制剂,2024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肝病团队成功研制疏肝降脂颗粒。肿瘤团队中西医协同治疗比例超过95%,开创恶性腹腔积液微创治疗新模式。肾脏病团队牵头全国多中心RCT研究,结合AI技术构建络病学研究平台。
科技赋能,跨界融合,激活干细胞与中医药协同创新引擎。刘晶教授领衔的干细胞研发团队以“干细胞+中医药”为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治疗新路径。团队以缺血缺氧性脑病为重点,研发中药院内制剂“芪桂益脑颗粒”,完成前瞻性临床研究验证其安全有效。针对小儿脑瘫这一世界性难题,团队创新提出“髓虚毒损”病机,形成“小儿益脑增智健步散”联合干细胞治疗的中国特色方案,为跨领域融合提供新范式。成功获批全国首个“干细胞与中医药”交叉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彰显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示范效应。
未来,医院将持续聚焦临床需求,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及中医、西医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抓重点项目、重点团队建设,做好标杆示范。同时,做好机制、政策保障,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作用。落实好“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建设要求,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旗舰”经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西医协同创新高地,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大连智慧”与“辽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