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辽宁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11月27日上午,学校召开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十四五”以来科技、人才工作成效,分析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加快推进新时代学校科技、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学校党委书记李海洋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校长刘莹作科技、人才政策解读。会议由党委副书记王运河主持。

李海洋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和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教育是根基,科技是动力,人才是主体。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大要素的集中交汇点,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更应落实好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的重要职责。作为医学教育与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学校必须主动作为,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宏观要求,转化为推动“新医科”建设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着力构建“高质量医学教育输出优秀人才、优秀人才驱动医学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反哺教学与临床、产业发展赋能医学进步”的良性循环,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党委书记李海洋讲话
李海洋指出,近年来学校科技人才工作既有重点突破也有整体提升,连续两年在《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自主培育高层次人才取得新突破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来自教学科研医疗一线广大师生的共同奋斗,也是学校重视科研人才、系统推进相关政策的具体体现,两所附属医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做好科技人才工作,学校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集中发力:一是要再接再厉,不断完善并持续落实好鼓励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要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推进科研共享平台建设,强化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平台在资源集聚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双重功能;三是要找准突破口,通过与大连凌水湾实验室、大连英歌石科技产业发展公司等合作,实现强强联手、合作共赢,推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尽快取得成效;四是要坚持高水平开放合作,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局,持续深化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大连理工大学的合作,强化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与人才培养平台,构建校地、校校、校企协同发展新格局;五是要坚持系统思维,在高端人才引进与激励方面要突出“精准施策”,在青年人才培育与赋能方面,要注重“阶梯式成长”,在各类专业人才发展与支撑方面,要“分类赋能”,在人才梯队构建与生态优化方面,要着力“贯通衔接”,逐步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覆盖全方位、各层次的科研和人才支持政策体系。
李海洋强调,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各项部署落地见效。要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健全责任传导机制、强化过程管控力度、突出协同联动效能;要通过优化绩效分配制度、健全多元激励体系、优化激励政策落实,来进一步完善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度和成果转化实效为核心的绩效分配体系;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和人才发展制度,强化制度执行保障。特别是要做细做实人才工作,改变过去个人单打独斗的做法,实行团队作战,发挥集体优势,多方配合、多方发力,动员全校力量支持科研、支持人才发展。
刘莹围绕“科技赋能”与“人才引领”两大维度,对学校近期出台的科技、人才政策进行了系统解读,并详细介绍了“有组织科研”项目提升计划、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学术创新氛围营造以及科研共享平台建设等举措,系统阐述了高层次人才引育管理办法、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伯乐奖激励机制、博士后待遇提升与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等系列创新政策,为学校科技、人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遵循。

党委副书记、校长刘莹作政策解读

党委副书记王运河主持会议
国家级人才代表汪洋教授作为优秀人才代表发言,分享了在基础研究、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体会与思考。

汪洋教授发言
会议播放了学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宣传片,回顾了“十四五”以来科技人才工作取得的成果。
副校长邵淑娟宣读了学校党委《关于表彰“十四五”期间科技与人才工作突出贡献团队和个人的决定》。

副校长邵淑娟宣读表彰决定
副校长刘志宇主持颁奖仪式,与会校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

副校长刘志宇主持颁奖仪式


与会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
学校在图书馆报告厅设立主会场,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设立分会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中层干部,省级以上人才称号获得者,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研室和科室主任、副主任,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一线教师代表及在站博士后人员等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