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医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大医 >> 正文

触目惊心!他的手腕里长满“石头”

稿件来源:大连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28   本文被阅次数: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近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湾院区手足显微外科专家门诊接诊了一位痛风石患者。王先生患有痛风近十年,间断发作,他总是忍忍或吃点儿药。这次来到医院时,王先生的双手已麻木红肿,手掌和手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硬疙瘩。

“应该是痛风石长到腕管里了,压迫神经和肌腱,导致患者出现了上述症状”,接诊医生宋文吉初步判断。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为王先生做了相关检查,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王先生的血尿酸值高达800多,远超正常值,双腕和手掌长有大量痛风石,且部分痛风石已经长到了关节里。

医生仔细询问后了解到,王先生对于疾病始终不够重视,生活习惯几乎没有调整,吃药也不及时,最终导致了苦不堪言的后果。医生立即将王先生收治入院,并为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经过近3个小时的手术,王先生双腕及双侧手掌的痛风石被完整切除,被压迫侵袭的肌腱及神经组织得到松解,取出的痛风石有将近“一小碗”。术后,王先生手指及手腕活动度有了明显改善,麻木也得到了缓解。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结晶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这一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主要临床特征为血尿酸升高、反复发作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见于耳廓、跖趾、指尖、掌指、肘等关节,跟腱以及髌骨滑囊等处。

一些药物诱发因素可影响肾脏的尿酸排泄能力,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的药物有噻嗪类利尿剂、环孢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烟酸、华法林、小剂量阿司匹林等。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肉类、动物内脏及部分海鲜(如贝类)饮食中嘌呤含量过高,可被身体分解为尿酸,大量摄入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饮酒,过量的酒精摄入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其诱发痛风的风险最高。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银屑病、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疾病均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叠加其他危险因素时更容易导致痛风发作。

医生提醒,痛风患者一定要严格低嘌呤饮食,少吃肉类及海鲜,少喝甜饮及酒类,控制体重,多饮水,多运动,保持健康作息,定期复查血尿酸,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一旦形成痛风石,及时就医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切除。

  作者:

  最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