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医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大医 >> 正文

弘扬“大医精神”打造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

稿件来源:大连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06   本文被阅次数:


器官移植手术。

成立中美肿瘤转化研究中心。

成立儿童血液肿瘤诊疗中心。

一站式服务中心。

普湾院区航拍图。

郭茜 柳毓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对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来说,这一年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医院迎来了65岁的生日。大医二院于1958年正式建院,65年来,医院虽然经历了随大连医学院南迁遵义、回迁复建、独立办院等一系列坎坷历程,但是从未忘记医者初心,始终弘扬“大医精神”。

2023年,大医二院坚定不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继续把尊重生命、救死扶伤作为医院发展的信念和初心;把坚持改革、勇于担当作为医院发展的内生动力;把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责任;把国家需要、民族重托作为医院发展的崇高使命。

2023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暨大医二院普湾院区正式开诊,这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战略部署的最好体现,同时也使得医院进入“一院三区六地”发展布局,迎来了建院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2023年,大医二院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改善就医感受等方面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答卷,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发展带动力、区域影响力全面提升,打造了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

重点学科建设进入“高速路”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大医二院作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管理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省级直属三级甲等医院,始终将学科建设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医院拥有九大学科群、八大医疗平台和130个亚专科,形成了一大批优势学科和一系列技术特色,以肿瘤疾病综合治疗、器官移植、骨髓移植、机器人精准微创手术、急危重症诊疗、心脏大血管手术、心肺脑血管介入、中西医结合等为代表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机器人手术、腔镜手术、介入诊疗、内镜诊疗等微创诊疗技术在临床各专科广泛应用,高难度手术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区域前列。

2023年,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量达到4个;新获批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3个,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到39个;妇产超声科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产前超声多中心临床研究分中心; 男科与性医学科研究成果获得亚太性医学大会金奖……

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之巅。大医二院是全国较少的同时具备多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之一。2023年,医院新获批大连市器官移植中心,开展肝脏移植、肾脏移植、心脏移植、肺脏移植、角膜移植等近700例,成功完成全国首例新冠感染后的劈裂式异体双侧肺叶移植手术,完成辽宁省首例ABO血型不相容亲体肾移植,手术成功率和长期生存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骨髓移植数量及质量居东北领先,位居辽宁第一、东北第二。

近年来,大医二院微创手术遍“科”开花,肿瘤腔镜微创手术的比例已经超过90%,成功开展各种高难度手术。引进第2台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院机器人手术开展数量辽南地区领先,进入“机器人辅助微创腔镜新时代”。多次填补东北地区机器人手术的技术空白,带动了辽南地区微创医学以及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作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连市肿瘤诊疗中心,大医二院肿瘤学科群先后成功获批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卫健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23年又获批国家癌症中心首批甲状腺癌规范化诊疗质控试点单位。肿瘤学科在辽宁地区肿瘤诊治方面优势地位明显。

搭建优秀医学人才成长平台

医务工作者是医院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多年来,大医二院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拥有33个博士点和硕士点,328名博士、硕士生导师,他们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大医二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内培外引、引育并举、刚柔并济”的人才战略思想,积极出台人才支持政策,一方面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也为院内医务工作者创造有利条件。

2023年,大医二院继续引进博士后出站人员,签订全职博士后,聘任大学客座教授及医院客座专家。医院首次柔性引进国家“杰青”汪洋教授,成立中美肿瘤转化研究中心,任命汪洋教授为中心主任;医院培育国家级人才2人,新认定大连市高层次人才27人,泌尿外科刘志宇教授获评“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药学部马骁驰教授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萍教授、李曼教授、姜涛教授3人担任全国学会或协会理事等以上职务;7名专家成功入选“兴辽英才计划”医学名家,冯磊获得“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为医院首次获得该类别项目。

医院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瞄准国家需求,整合相关资源,加大设备和基建投入,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科建设与科研人才培养搭建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平台。2023年,医院获批大连市智能脑科学重点实验室;获批各类国家、省、市级重点研发项目,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辽宁省科技厅项目17项、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9项、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科技惠民项目4项等;在院校合作方面,医院与大连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大连研究院合作共建人工智能与智慧健康医学联合实验室,与东北财经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完成横向课题立项116项,签订横向课题共76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18篇,其中最高论文影响因子达到39.3,创医院新高,位居大连医科大学榜首。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就医质量

“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写入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之中,也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广为推崇的领先诊疗模式,患者是最大的受益者。作为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医二院不断优化MDT多学科诊疗流程,打造区域内MDT品牌。医院推进MDT诊疗中心建设,2023年新成立肉瘤中心、儿童血液肿瘤诊疗中心和分子影像精准诊疗中心,不断强化核心技术,提高MDT诊疗效率,提升学科综合诊疗能力,会诊数量近三年保持上升趋势。此外,全院开展的MDT联合查房、MDT讨论会,均较同期有明显提升。

以肿瘤内科为例,该科通过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系统整改及模式优化,积极成立相关专家委员会和管理体系,创建全覆盖、全方位的MDT诊疗方式,各个亚专科都在摸索中,建立了符合自己病种MDT诊疗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制度,系统化、常态化、规律化地开展MDT诊疗工作,力争覆盖肿瘤科全部病种的疑难重症群体,使每名肿瘤科的就诊患者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均能享有一站式的MDT治疗流程和最佳方案。

日间手术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模式,既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降低院内感染概率,又能提高病床的使用率,缓解住院难问题。大医二院日间手术中心通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持续优化日间手术工作流程,研发出日间手术全景平台,设立日间手术医生助理和患者管家,建立了检查预约、非计划重返手术和重返入院的绿色通道。据随访统计,日间手术患者满意度均在98%以上,医生的满意度也在逐渐升高,极大提升了诊疗效率。

提高服务能力 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面对大型三甲医院看病难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大医二院积极主动找思路,想办法,通过优化流程、内部挖潜、创新模式等不同的方法,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让患者感受到点点滴滴的变化,让他们有更好的就医感受。

门诊量的大幅增加,实施门诊预约成为必由之路。大医二院分阶段建立健全预约体系,优化预约流程、丰富预约内涵,实现错峰就医,切实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医院门诊对非老年患者实行全预约制,100%开放预约号源,患者可提前7日通过13种方式预约挂号,分时段精准预约减少患者的非必要等待;医院开通无假日预约,做到“门诊不关,预约不停”,配合夜间专家诊、周末专家诊、节日门诊等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持续预约服务;引导患者按需就医,开启院内层级预约诊疗服务新模式,一站式为患者提供细致诊疗安排。医院在省内率先成立一站式患者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连续性、全流程服务,让患者只需“跑一次医院”,一站式为患者提供最全诊疗体验。近5年,预约率由37.2%提升至84%,预约患者平均等候时间连年下降,门诊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患者对专家诊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专家诊往往又是最难挂的号。大医二院创新推出“知名专家团队”预约,全院精选长期“一号难求”的27名专家组建团队出诊,为患者提供“3大保障+1项实惠”:诊疗同质化保障;可提前30日精准预约号源保障;细致预约入院、手术、出院、随访全周期诊疗保障;为出院复查或慢性病复诊患者节省诊查费。

大医二院还对门诊布局进行了全方位调整。新门诊布局打破了传统的内科、外科、专科检查分离的布局模式,以患者为主体,以“系统”为单位、以“疾病”为中心,建成消化系统、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骨及风湿疾病等“以疾病为中心”的15大诊疗专区,增强相关学科间交流与联系,促进多学科诊疗模式开展与深化,缩短患者因同一疾病辗转不同楼层、专科、检查科室的路程与时间,“一站式”解决看诊需求。

“一院三区六地”发展布局初现

2023年12月26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暨附属第二医院普湾院区正式开诊。自2023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党委正式决定由附属二院全面负责附属三院的建设筹备与管理运营以来,大医二院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国内调研,找准问题症结,谋划院区定位和规划,出台系列有力举措,在最短时间内推进大医三院投入运营,实现“高水平开诊、高质量运营”。

普湾院区总占地面积约13.4万平方米,包括住院部、门急诊医技综合楼、感染科楼。在大医二院大批优势学科和特色技术的基础上,普湾院区以医院知名专家在普湾院区出诊为依托,充分利用院区一流的设施设备,全面移植大医二院的人才、学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实现全流程同质化管理,同时保留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救治平急转换方舱医院功能。一期医疗布局设置门诊、急诊、住院部和医技科室,首批开放住院床位375张,打破传统模式,打造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专区的诊疗布局,大医二院总院区“一号难求”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专家在普湾院区出诊、查房、手术、会诊。

普湾院区门诊开设涵盖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等在内的19个诊疗专区;住院部开设9个病房专区,各病房专区由总院区学科一体化、同质化管理;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及胸痛、卒中、创伤中心与总院区同质化建设管理,打造院前一站式综合急诊急救体系;院区建立体系完整的辅助检查及平台科室,配备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为区域内急危重症及疑难复杂病例的积极救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设备支持。普湾院区将打造成大连北部地区一流的生命健康医学中心、肿瘤综合诊疗中心、急危重症诊疗中心和医疗科创项目先行示范区,并以此来打造大连北部地区急救1小时辐射圈。

普湾院区正式开诊运营之后,大医二院由星海院区、钻石湾院区、蓝湾院区、普湾院区组成,并在西安路商圈开设口腔医学中心,委托管理东软集团睿康心血管病医院,形成“一院三区六地”发展布局。接下来,在普湾院区逐渐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的同时,钻石湾院区选址换建前期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进一步夯实星海总院区发展根基的前提下,普湾院区的正式开诊与钻石湾院区的选址换建,将有力推进大连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也将成为助力大医二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作者:

  最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