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疫情“大考”,共聚力量;感受暖阳,汇聚成光。连日来,一封封令人动容的“大医‘情’书”饱含关怀、诉说牵挂、鞭策鼓舞!今日起,学校将陆续发布【抗“疫”真“情”】大医“情”书,让我们共同参与和感悟来自大医抗疫的精神力量。欢迎全校师生员工、医务人员积极投稿。投稿邮箱:dyxcb@dmu.edu.cn。
以“毅”战“疫”用爱同行
——写给同学们的大医“情”书
亲爱的同学们:
展信安好。
疫情以来,一句“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 让众多大学生破防,疫情期间,你们不得不面对时常的校园封闭状态,有时不得不止步于宿舍的一方小小天地,校园也因此显得格外冷清。如今,疫情使你们不得不暂时进行线上学习,不能感受校园的海风,不能拥抱校园的草木。目前,大连的疫情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每一名在连同学也在默默付出,为驱散阴霾战胜这一波疫情努力尽责。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你们有迷茫、有无奈,也有遗憾,但大医师长们冲锋在前、无惧生死地守护人民和家园的平安,各行各业志愿者迅速集结,为城市疫情防控不畏艰险、勇敢向前,学校可亲可敬的老师们在校园封闭期间不辞辛苦、日夜陪伴解决你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帮忙打水取饭、辛勤付出,这些美妙的“旋律”交汇成战“疫”的交响曲,让我们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当处于静默中的你们足不出户觉得憋闷,看着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做核酸汗流浃背到深夜;当听到学校后勤人员凌晨3点准备餐食,再忙到深夜腰都直不起来;当感受到住校辅导员老师不顾家人的需要殷切关怀和爱的陪伴,那一刻,纵使没有泪流满面,心底也是柔软万分。负重忙碌的医护人员、奔走在学校防控一线的教职员工和身披绶带的志愿者们主动请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为城市、社区以及学校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个人之于国家、人民的使命担当与爱的奉献。
疫情让学习、生活艰辛不易,而作为你们的辅导员老师,也想在此说几句肺腑之言:
一、勇担责任,“不畏浮云遮望眼”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大家不要被一些没有依据的谣言蒙蔽,不要认为疫情不可怕、离我们很遥远,目前的毒株传播太快、变化多端,对人体能造成极大的危害,无论是考虑国家的发展还是人民的安全,我们都必须全力以赴排除风险,绝不能麻痹大意留下隐患。
诗人舒婷曾说:“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青年强则国强,现在你们是医学生,未来会和奋战在一线的抗疫英雄一样成为这个民族的脊梁。请你们现在扛起这份责任,抗疫情、抢时间、明目标,让自己稚嫩的肩膀变得无比强壮。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能“云端当教室,停课不停学”,不要让病毒阻碍了我们成长成才、继续前进的步伐。
二、坚定信念,“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亲爱的同学们,一时的封闭限制,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疫情当下,同学们没有荒废时光,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积极投身各项志愿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武装自己、练就过硬本领!疫情考验着每一位大学生,考验着每一位大学生的素养,考验着每一位大学生对祖国的责任与热爱。一名同学曾遗憾地对我说:老师,我总觉得力量太过弱小,没法在疫情期间作出更多的贡献。我想跟他说:不必愧疚,做好自己、好好学习、好好配合就是贡献。疫情是你们韬光养晦的黄金阶段,让你们遨游在神圣医学殿堂汲取更多的营养,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就是冲锋在一线的白衣战士,无愧大医人的使命担当,用自己的点点微光在黑暗中为人们点亮一束光。
我们看过“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陈祥榕,我们看过以80多岁高龄奋战在抗疫一线不眠不休的钟南山,我们看过扶贫路上的黄文秀。请我们从现在起:坚持自己的信念与理想,做一个知行合一的大医人,做一个好学勤勉的大医人,向上,向前。
三、坚持团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疫情的有效防控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作为医学生和大医人的后备力量,我们在后方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是对疫情防控的贡献和支持。在封校的特殊时期里,你们能够理解支持上级的防控政策,自觉佩戴好口罩,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当好为同学服务的志愿者;在家学习的同学能够积极配合属地化疫情防控工作,不跨区流动,居家认真学习……这些都是你们众志成城的生动体现。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奋斗的路上往往荆棘丛生,强者,总是不断坚持,永不气馁。请你们从现在起:以不抛弃不放弃的钢铁意志坚持每一刻,做一个坚定的行动派,不轻一寸光阴,不松一篙之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鲁迅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亲爱的同学们,面对防不胜防的疫情,谁也无法置身事外,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城市的守护者,都是抗击疫情的战士,各司其职,做好准备,用实际行动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力量。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你们也一定会白衣执甲,救死扶伤,用砥砺奋进续写大医荣光!
中西医结合学院辅导员 邢丹
2022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