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疫情“大考”,共聚力量;感受暖阳,汇聚成光。连日来,一封封令人动容的“大医‘情’书”饱含关怀、诉说牵挂、鞭策鼓舞!今日起,学校将陆续发布【抗“疫”真“情”】大医“情”书,让我们共同参与和感悟来自大医抗疫的精神力量。欢迎全校师生员工、医务人员积极投稿。投稿邮箱:dyxcb@dmu.edu.cn。
期待回到温馨的港湾
——致爱人的大医“情”书
亲爱的:
我们四天未见面了,你和孩子都好吧。8月末,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席卷大连,而这一次疫情的阳性病例之多,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正当我们商讨如何安排疫情防控下的科室工作以及家庭物资储备问题时,我接到了程主任的电话,告知大连市方舱实验室需要核酸检测人员火速支援。虽然我知道我们的孩子现在还只有10个多月大,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爸爸的陪伴,家庭工作也有一些需要我来承担,但我作为一名党员,在组织需要之时必须冲到第一线完成任务,因此我还是主动报了名。你和妈虽然知道会面临我不在家引起的多种困难,但还是欣然表示支持。非常感谢你们的理解!
科研中心一共派出4名工作人员参加此次方舱实验室支援,在接到通知后迅速集结。后来一位同事因接到社区通知不得不离开并按要求居家隔离,剩下我和两位同事,我们与检验科、病理科、患者服务部、科研部等科室的同事一起,组成一支17人的核酸检测队伍,医院给起个名字为“排雷尖兵”。你知道,我们三个在今年初就已经获得了PCR资质,并且在近半年来多次参与医院检验科PCR实验室的支援工作,因此,我们对此项工作较为熟悉。按照队长的部署和分工,我主要进行PCR产物点样工作,其他两位主要进行试剂准备和外围工作。与医院的实验室相比,方舱的空间比较拥挤,但我们分工明确,彼此配合。虽然条件艰苦、任务量大,但经过两天的工作,我们很好地完成了检测任务。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都在为整个团队和其他队员着想。9月3日的工作,我们和病理科几个同事从上午10:30干到接近午夜24点,而以队长为首的5位检验科同事,在我们走后继续留守工作,直到次日早上5点左右。能在这样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团队工作,也是一份幸福的体验。
9月4日,我们迎来了难得的休息时间,连续两天长时间工作的疲惫感得以缓解。令我们欣喜的是,这一天我们收到了来自医院工会、总务部、检验科等科室送来的各种慰问品,有脸盆、衣架、药物之类的生活用品,也有自热锅、牛奶、咖啡、坚果、水果、饮料等食物或饮品,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更让来自其他医院的工作人员羡慕不已。有医院这个坚强的后盾,我们定会不辱使命,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好此次的支援任务。
又想到科室工作,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科研中心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特别是研究生的进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为我们来自同一科室,我所负责的各项工作也落到了你的身上,你辛苦了。其实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科研中心除日常实验室管理和我们的方舱实验室支援外,还安排工作人员参与医院的外派核酸采集工作,虽然人手明显不足,但所有人都能够克服困难,以大局为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主任在制定科室疫情防控政策、为科室人员积极协调办理出入证明、落实医院各项最新指示、调派人手等繁重科室工作的同时,也十分关心我们的支援工作和生活,让我们倍感温暖。
记得我曾经跟你说过,我喜欢科研工作远超喜欢临床工作,这也是我选择科研中心工作的原因。但这几年的疫情防控支援经历让我充分领略了临床工作的重大意义。能在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是我以往不曾想过的事情,也将是成为我人生一段特殊的经历。
亲爱的,在闲暇时光我们视频时看到你和妈把孩子带得那么好,得知你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收到你邮寄给我的生活补充物品,我感到非常欣慰,非常骄傲,非常开心,你就是我心中最亮的一道光。虽然目前我还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回家,但我这里工作生活都挺好,不必挂记。你和妈在家也要注意身体,特别是注意防护。相信疫情的阴霾终会散去,我也期待回到那个最温馨的港湾。
附属二院病理科研中心 徐立铭
2022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