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王一方教授,我国知名医学人文学者、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中心研究员。
医学人文不只是道德宣示,不只是道德献身,人文是临床技能和胜任力。临床医学人文,又称人文医疗,是医学人文五大谱系中人文医学、人文医疗、人文医教、人文医管、人文医改最重要的分支。它是践行“身—心—社—灵”新的医学模式,是实用的临床技能和人文胜任力。临床医学人文的核心理论是叙事医学、医患共情与共同决策模式、关怀理论、安宁缓和医疗、信仰治疗、场所精神建构理论,让患者获得三重信任即技术信任、道德信任、人格信任。
临床医学人文三大疗法为叙事疗法,通过宣泄、减压,建立共情与共识,通过认知日记,建立医患共情。尊严疗法,建构患者尊严,维护及评估的指标体系,拓展生命质量的认知与呵护项目。信仰疗法,技术处置之外,苦难与生死哲学的导入与教化,对信望爱境遇的建构。
临床医学人文三大胜任力是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关怀能力。临床医学人文三大技能为共情,就是恻隐之心,进入疾苦困境与之分享与共担的能力。抚慰,有躯体抚慰、心理抚慰、灵性抚慰。困境沟通,如何告知坏消息,冲突化解与紧张关系的松绑。
梅奥魅力在于共情、沟通和关怀。体现在目的地医疗的顺应性,表现为优雅的环境+人性光辉+良好沟通+精湛技术。顺应性就是患者欣然接纳医生和医院环境,认同医生的建议和忠告、信任医院的服务品质;就是病人坦然接纳疾苦,接纳死亡与不良预后,接纳医疗风险和代价;就是员工欣然接纳团队文化与管理,同时被团队接纳,认同职业价值,团队纪律,服从管理并延伸管理。
梅奥承诺什么?不能承诺什么?无法承诺超级疗效,也就是不可重复的医疗获益,不可预期的医疗风险,未经告知与协商的医疗代价。承诺超出患者期待的关爱、无处不在的关怀,以及超出同行水准的科间协同与组织支撑力,跨科思维、全科诊察、专科介入、精准处置。
梅奥人的共识是医患共情。为什么医患共情如此重要?心理学认为共情本质上是对人类孤独境遇的反抗,社会学认为共情是人的社会性的张扬,追求人际交往的丰富性,相遇、相投、相依、相助、共生。共情等同于情感,可以递延到道德、价值、命运共同体的缔结,互为进入,进入对方的情感世界,获得共同的情感体验。它的临床人文胜任力体现在眼中有戏,眉间有神圣,眼神里有悲悯,目光里有关爱,有迎送,不是视而不见。耳中有戏,宁静、专注地倾听,不是充耳不闻,或不耐烦地听。手上有戏,表现出尊重的手势,接纳的手势,抚慰的动作。嘴上有戏,微笑的表情,同情的语气,关切的提问,开放的问题,客观的分析,安慰性的解读,艺术性的告诫,预警。身体有戏,如前倾、俯探、点头、交流、权威性与亲和力的统一。
医患共情是共同决策的基石,共情才能获得更多的疾病征象,体验,才能进入患者的情感世界,获得设身处地与感同身受的理解。医患共情的结果必然是医患之间由利益共同体迈向情感、道德、价值共同体,随之而来的是信任、共识增加,分歧减少,共同协商与决策的格局更容易形成。共同决策的交集是信息共享、情感相通、立场与共、利益诉求一致,深层次的交集是价值观、疾苦观、生死观、医疗观的齐同与相近。共情是医患共同成长的课堂,共情始于真诚的微笑,患者的微笑、小医生的微笑、工作人员的微笑,微笑背后的自信与满足,是职业的幸福与骄傲。梅奥的笑有深有浅,但都很真诚、很灿烂、很惬意。
梅奥环境美与场所精神的建构。亨利•普拉默博士是梅奥诊所早期的管理者,他秉承的理念是设计最有利于医生给患者提供服务的场所。同时缔造一种“守护神”精神。在这里,病损的躯体得到治疗、照顾,失序的心理被眷顾,被恩宠,受伤的灵魂被垂怜,被救赎。场所精神体现看、听、闻,是医院环境气场和医者的人格气场的总和,旨在营造、引领,改造患者心绪、心情、意识。场所精神建构人格信任,对医患职业道德信任、人格信任与技术信任。场所精神预先导入道德与人格信任,为技术信任奠定了基础,为快速沟通预留了空间,能认同医者的紧张、忙碌、辛劳,接纳医者的快速处置,甚至原谅忙碌中的小差错、小失误,克服快速沟通中的冷漠、傲慢、贪婪、抱怨。经营好“初诊3分钟”,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关切的欠身,一道关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手势,一缕悲悯、慈爱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