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系统推进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以高水平科研赋能医院新质生产力提升,附属第二医院于9月11日下午在国际会议厅隆重召开“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启动会”。
会议特邀安徽中医药大学蔡标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潘秀莲研究员作专题辅导。大连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志宇,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张桂信,各学科主任、亚专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科室骨干及拟申报2026年国自然项目人员参加会议。启动会由张桂信副院长主持。

张桂信首先代表医院对两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附属第二医院科研体系的重要支柱,其立项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水平和医院学术声誉。尽管本年度医院国自然中标数量实现新突破,但对标国内顶尖研究型医院,差距仍然明显。他强调,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既是使命所在,更是职责所系;本次启动会正是全院对标前沿、查找不足、力争跨越的重要契机。医院将持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构建“申报前精准辅导-申报中精细服务-申报后精心追踪”的全周期支持体系。
张桂信勉励全体申报人员:选题谋划突出“早”,科学问题聚焦“准”,创新凝练立意“新”,标书撰写注重“细”,研究方案务求“实”;以创新引领、以质量为先,全力提升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数量和水平,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张桂信副院长主持并讲话
在专题报告环节,安徽中医药大学蔡标教授结合自身多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验,系统阐述了该类项目对学科发展与科研成长的重要意义,全面介绍了基金委资助体系和项目遴选原则。他聚焦申请书撰写实际,从选题立意、科学问题凝练、技术路线设计到创新点表达,深入剖析关键要领与常见误区,并结合未获批准典型案例,细致分析了共性问题与改进方向。蔡教授还以自身获批课题为例,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的文本组织提升申请书质量与竞争力,鼓励科研人员坚定信心、提早准备、充分论证、反复打磨,以严谨态度对待每一份申报书。
随后,潘秀莲研究员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撰写逻辑作系统阐述。她从整体构思入手,深入解读了立项依据、选题设计、科学问题凝练、研究内容安排、目标与成果表达等核心模块的写作要点,特别强调了科学问题提炼的关键作用。潘研究员从系统方法论出发,阐释了如何通过解析系统结构、内外部环境及演化机制来构建理论模型,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清晰的撰写思路与可操作的实践路径,有效增强了申请书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整场报告内容系统、案例详实,既具备高视角的理论指导,又提供可即学即用的实操模板,覆盖从顶层架构到段落细节的各个方面。与会科研人员反响热烈,多位临床科研骨干表示“讲座内容极具启发性,对厘清研究思路、提升标书质量具有重要帮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不仅是推动自然科学前沿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衡量医院科研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本次启动会的举行,为附属第二医院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科研激励政策,持续完善全周期服务保障机制,优化资金、平台、人才与数据资源配置,全力支持高级别科研项目与标志性成果的培育与产出,推动我院在国家科技奖励、高水平论文及临床转化应用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医院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