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

完成辽宁省首例全机器人亲体肾移植。

成立I期临床试验病房。

与大连市红十字会签署“红十字人道公益伙伴”战略合作协议,获批成为生命教育基地和应急救护实践基地。
连续5年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A+序列,大连首位,全国百强;新增两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获评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在世界顶级期刊《cell》正刊上发表论文;开展夜诊服务……
2024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后简称“大医二院”)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大学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及区域服务能力都有较大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力、发展带动力、区域辐射力全面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和员工职业成就感不断增加,医院影响力和美誉度与日俱增,积极打造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书写出更加精彩的华章。柳毓
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大医二院党委始终坚定不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融入医院各项工作中,在党建引领医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书写群众满意的“健康答卷”。
医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以科学的PDCA闭环管理决策体系讨论和决定医院改革发展、“三重一大”等事项;医院精心打造“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持续深化党员“双培养”机制,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2024年,中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六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为医院今后五年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2024年,医院多个支部荣获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辽宁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校园先锋示范岗等集体荣誉称号;医院荣获公立医院质量管理金鼎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标杆实践案例、党建业务融合典型案例;作为党建案例典型单位在全省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做经验交流;医院党建案例在《共产党员》杂志专题发表。
党建工作带动了医院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医院获得“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这是全国工会系统表彰先进集体的最高荣誉。此外,医院还获评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急腹症外科获省级“工人先锋号”称号;医院本科生团委获评“2023年大连市先进团委”称号,儿科获得“大连最美女性榜样集体”称号……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医院坚持“强外固内、差异发展、横向整合、医工融合”的学科建设思路,秉持“分层建设、分级支持、连续考核、动态管理”的学科建设方法,围绕“四大学科体系、四大学科交叉、四大建设目标”,纵深求质,打造学科旗舰,横向延伸,筑造学科高峰。在最近一次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大医二院在全国1521家综合医院中排名第90位,蝉联全国百强,连续五年国家监测指标等级A+,连续五年位居辽南地区首位,尤其是反映疑难重症诊疗能力的CMI值全国排名首次进入百强,反映高难度、复杂手术的四级手术量全国排名再创新高。
2024年,医院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再添两个新成员——呼吸科和儿科,截至目前医院已有8个学科跻身国内最高医疗水平行列;在2024中国研究型医院大会上,医院成功入选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风湿免疫科、中医科2个科室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的名单,标志着医院中西医协同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健康管理在复旦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排名再创新高,位列全国第14名;医院同时被认定为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国家标准化冠心病中心的卓越中心、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的卓越中心以及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代谢疾病中心的卓越中心,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南区域中心、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建设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甲状腺微创介入建设中心等多个国家级中心或建设单位。
大医二院在器官移植、机器人手术等有代表性的先进医疗技术方面实现了质与量的双突破。器官移植中心全年完成肝脏移植、肾脏移植和心脏移植的数量及质量在东北领先;骨髓移植数量位居辽宁第一东北第二。机器人手术方面,达芬奇机器人、神经外科机器人、骨科机器人手术数量均创下新高,成功完成东北首例5G远程机器人前列腺癌、宫颈癌根治术以及辽宁省首例全机器人亲体肾移植等具有开创性的复杂机器人手术。
大医二院着眼长远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包含星海院区、钻石湾院区、普湾院区、蓝湾院区、口腔医学中心、睿康心血管病医院在内的“一院三区六地”规划布局,集中全院力量谋划推进多院区管理的同质化和学科的差异化发展。
2023年年末正式开诊的大医二院普湾院区,全面移植总院区的人才、学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以大医二院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和特色技术为基础,由星海院区学科主任垂直管理,星海院区的国家、省、市级知名专家均在普湾院区出诊、查房、手术、会诊等,真正实现院区之间医疗、护理、管理质量同质化,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普湾院区目前开放住院床位375张,设置11个病区、20个门诊诊疗专区。针对大连北部区域百姓医疗服务需求和区域疾病发生特点,医院打造急救一小时的辐射圈,不让百姓把黄金抢救时间浪费在路上,加大院区急危重症技术力量,完善急诊绿色通道流程,从总院区抽调高年资医生补充到普湾院区急诊和重症医学科队伍中。一年来,该院区急诊中心累计抢救患者4600余例,开展重大抢救近500次,重症医学科累计收治危重患者近500人,众多多器官功能衰竭、复杂复合外伤的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院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24小时派驻有多年临床经验的高级职称专家驻守,开诊以来完成急诊取栓手术、冠脉介入开通手术、卒中静脉溶栓500余例,开展各种内镜操作及手术1.2万余例次,各种疑难复杂肿瘤手术包括肺部肿瘤、胃肠道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妇科肿瘤、神经系统肿瘤等近千例,肿瘤综合诊疗能力进一步提升,吸引很多来自大连北部地区和大连市外的鲅鱼圈区、大石桥市等患者来院就诊。
不但要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群众期盼更加便利、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医院从群众就医过程中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着手,积极打造“有温度、有关怀、有安全、有文化、有创新”的“五有医院”。
为了解决专家诊一号难求的问题,大医二院全新上线门诊号源候补功能,升级夜间门诊服务,出诊医生均是经验丰富的科室骨干;大力推进标准化病房建设,推行“您”文化与5E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打造特色门诊,拓宽特需门诊的诊疗范围,推进MDT、预约诊疗工作;探索床位调配新模式,新增预住院模式,有效缩短术前等待时间;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检查预约中心,延伸医技窗口午间服务功能,增设日间治疗室、日规病房、门诊自助机,住院CT项目自动化预约。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也获得业内认可,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创新实践案例卓越案例、第九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提升患者住院体验“优秀案例”及“杰出案例”等荣誉。
为了优化就医环境,医院完成B座医疗布局调整、改造;实施美化与绿化改造、绿色环保医院亮化工程;引入国内知名的物业服务团队,全面升级院区环境品质。医院深挖周边资源,拓宽停车空间,挖掘停车潜力,成功争取到400余个院外停车位,缓解群众就医停车难题。
科技是医院发展的先导。大医二院注重顶层设计,全面布局,充分激发医生与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助力医院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2024年,医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其中,中美肿瘤转化研究中心汪洋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项目,实现医院该项目零的突破;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16项、省教育厅科技平台项目24项。全院共发表SCI论文285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9篇,药学研究中心马骁驰教授在世界顶级期刊《cell》正刊上发表论文;王琪教授科技成果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创新 健康中国 卫生健康领域代表性科技成果汇编》;医院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25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填补历史性空白。
在药物临床试验方面,医院获批“全国临床试验规范化培训进修基地”资质,全国仅有11家获此殊荣;承接各类注册临床试验47项,跻身《CCHRPP全国GCP机构药物临床试验量值排行》综合医院排行榜辽南第一;位于普湾院区住院楼8楼的医院Ⅰ期临床试验病房开诊运行,标志着医院在临床研究领域开启了新篇章。
在院校合作与学术交流方面,医院与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续签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签订产医融合专业技术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合作,成立沪连合作肺部疾病医学中心。
医院举办国家级学术会议11场,葛均波、王辰、于金明、黄晓军、付小兵等多名院士鼎力支持;医院承办双边学术会议6场、讲座4场,涉及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医院多名专家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平台上做重要学术演讲和手术直播,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学术影响力。此外,医院代表大连牵头成功申办一年一度、规模最大的学术顶级盛会——2025年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年会。
作为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医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完成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并获得教育部专家组高度认可;多名教师在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比赛、辽宁省教学比赛中斩获佳绩;培养学生在辽宁省住院医师技能大赛、学校2024年大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全员竞赛等比赛中再创新高。医院成立医学技术发展与研究中心,成功助力大学获批医学技术专业博士点;同时成立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实验室,探索运用深度学习、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
大医二院坚持“外引内培、引育并举、刚柔并济”人才发展战略,将人才建设置于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2024年,医院柔性引进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博教授团队、北京大学医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韩鸿宾教授和原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学院院长马国武教授。药学研究中心冯磊研究员获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为医院人才首次获得该类别项目,实现了医院青年人才成果的重大突破。
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是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大医二院通过医疗联盟建设,对破解“看病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大医二院医疗联盟纵向贯穿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2024年,新吸纳医疗联盟紧密成员4个,技术协作成员3个,新成立专科联盟10个。截至目前,拥有紧密层成员单位26家,技术协作单位30家,专科联盟50个。
医院高度重视对外医疗援助工作。自2001年开始已先后选派了十批共32人次的优秀专家对口支援那曲市人民医院。2024年,医院对口援藏四位专家支援仅4个月便取得良好工作成效,四人申报的课题同时获批2024年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组团式援藏医学项目,相继完成近20项新技术、新项目,被央视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报道。此外,医院还派出医疗队员赴青海省湟源县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帮扶工作,选派医疗人员赴非洲冈比亚开展医疗援助。
医院承办“贡献志愿力量,创造美好生活——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学雷锋主题活动”,联合多家单位设立“医路同行,益爱相伴”基金公益项目,每年为1000名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提供健康医疗志愿服务。医院与大连市红十字会签署“红十字人道公益伙伴”战略合作协议,获批成为生命教育基地和应急救护实践基地,成立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获评大连市优秀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2人当选2023年度“优秀红十字志愿者”。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大医二院将持续提高党建引领总揽全局能力,全面提升学科建设和人才水平,持续改进患者安全和就医感受,打造医教协同创新卓越教育体系,奋力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跨越,为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健康之基贡献大医二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