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大连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但与一些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产业规模较小,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创新驱动效能有待释放等问题,需聚焦政策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高效利用、人才培养引进及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加强统筹谋划,坚持综合施策,推动我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一是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大连市相关海洋生物医药企业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及大连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建设综合实验基地,采取共同出资入股的方式,构建稳固的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加速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的转化与应用。聚焦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功能食品产业的创新培育,充分发挥相关涉海专业部门和企业作用,以重点海洋产业项目为抓手,以海洋生物医药资源培养、功能食品产业培育等为重点,有序推进项目实施,确保产品和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升级。二是建立中试平台。围绕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深度布局,建立先进的中试、药物筛选及种质资源保藏等工程化中试研发平台。以这些平台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桥头堡,进一步完善合作体系,汇聚多方智慧与资源。通过平台的集聚效应,加速突破技术瓶颈,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科技专项,引领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三是建设科创服务平台。建设海洋科研信息服务中心、海洋发展规划研究咨询中心等科研创新服务平台,为涉海企业提供及时、精准的科研创新服务。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科技型企业建立科研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促进研发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为大连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整合科研资源,协力共同发展。一是建立高规格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究中心。紧密联结区域内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特别是那些拥有卓越科研实力与丰富研究经验的优秀学者及其团队,采用创新的矩阵式运营模式,突破传统界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整合与利用。在面对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时,能够迅速集结力量,共同探索解决方案。二是注重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强化涉海企业与设有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的联合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联合培养计划,构建双向互动、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丰富高校教学实践内容,拓宽企业招募高素质人才渠道,不仅为高校提供实战化的科研平台,也为企业输送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成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智库。定期更新并分享最新专业人才信息,助力企业精准对接所需人才,形成人才与产业的无缝对接。这种资源互补的合作形式,不仅能为大连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也将为整个行业持续创新与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深耕产品研发,推广海洋生物医药。一是完善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强调技术创新与环保的可持续性,为产业绘制一幅清晰的发展蓝图。提供详尽的技术研发路线指导,鼓励企业加强科研投入,探索海洋生物中未被充分挖掘的医药价值,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二是实施多元化的奖励机制。包括资金补助、税收减免、品牌宣传支持及荣誉称号的授予等,以此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依托大连地区得天独厚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日益成熟的研发技术体系,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海洋生物医药产品,拓宽应用领域,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国际研讨会、产品博览会、科普展览等活动,全方位展示产业成果与优势,增强公众认知,让消费者深刻体会到这一产业对于人类健康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品牌推广,打造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明星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而且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为大连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赢得国际声誉。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制定并深入实施大连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专项的海洋生物医药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点领域、技术突破的主攻方向以及科学合理的产业区域布局等关键要素。同时,加强对重大产业项目、关键政策制定及重要战略决策的统筹协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组建海洋生物医药专家委员会,汇聚国内外顶尖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产业发展提供权威、专业的决策咨询与技术支持。适时推动建立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整合行业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大连成为全球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领军城市。
(作者系大连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大连工业大学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战略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