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医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大医 >> 正文

多学科高精尖手段对抗肿瘤 “科技武器”赋能肿瘤精准诊疗

稿件来源:大连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20   本文被阅次数:


大医一院普外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致力于各亚专科精细化特色发展,全面狙击肿瘤。

大医一院在辽宁省率先引进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泌尿外科现已完成各类手术近400例。

大医一院在辽南地区率先引进代表着高端医疗设备最尖端技术水准的分子影像设备——“时空一体”PET/MR。

胸外科成功实施省内首例3D 螺旋CT定位导航 + 3D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4月15日-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旨在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全民参与防癌抗癌。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进步,恶性肿瘤已逐步成为“可防可治”的疾病。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高精尖设备为肿瘤精准诊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普外科

“国家队”实力全面狙击肿瘤

在各类良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中,普外科一直都是“砥柱之师”。其发展水平最能集中反映出一所医院的医疗实力,也是衡量城市医疗水平的重要准绳。近年来,大医一院普外科依托高精尖技术,致力于各亚专科精细化特色发展,全面狙击肿瘤。

外科学教研室主任、肝胆外科主任谭广教授介绍,大医一院普外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血管外科、肝胆外科、甲状腺代谢病及疝外科、乳腺外科、腹部急症外科以及金普院区普外科等亚专科齐全的强大团队,为各类肿瘤患者提供坚实保障。早在1996年,大医一院普外科就率先在国内开展腹腔镜手术,多年来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目前,多镜联合一站式诊治复杂胆胰系统疾病国内领先;复杂疑难肝癌、胰腺癌及肝门部胆管癌等综合治疗及机器人、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机器人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的远端胃切除术、大肠癌整体诊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东北率先开展经胸乳微创及经口微创甲状腺癌根治术;自体组织皮瓣乳房重建和胸腹壁巨大组织缺损修复术在东北领先,造福广大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普外科年平均住院患者数近万人次,年平均门诊量近十万人次,住院患者中近1/3来自其他地区或医院转诊,已成为辽南地区排名第一的普外科诊疗中心。

未来,大医一院普外科将高标准完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创建肿瘤外科中心、胆胰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普外临床实验中心、腔镜培训中心等5大MDT诊疗、研发、培训中心及10个亚专科方向,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

胸外科

开启高精尖微创手术新时代

作为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医一院胸外科一直以来是引领辽南地区胸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的中心。2012年,经大连市政府批准,依托大医一院胸外科成立了大连市肺癌诊疗基地。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不断发展,胸外科手术已发展至以微创胸腔镜手术为主的精准外科治疗体系。科室平均每年开展手术超过2500台,微创手术率达95%以上,患者围手术期状态和远期预后得到了提升。

科室在国内较早开展了CT引导下肺小结节Hook-wire术前定位、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微波消融术、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下肺结节消融术等多项精准治疗新技术。目前,大医一院胸外科常规开展4K/3D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诊疗水平全国领先。2014年,大医一院胸外科率先引进东北首台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并成功完成东北地区首例“经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肺结节活检术及微波消融手术”。该技术就像是“GPS导航”,帮助医生穿越盘根错节的支气管“丛林”找到病灶,显著提高了肺结节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还可以联合微波、射频消融等手段为无手术指征患者的局部治疗提供新途径,进一步丰富了我市肺癌微创治疗手段。2022年,团队完成全国首例“一站式”Cios Spin移动式C臂CT系统辅助精准肺结节定位+微创胸腔镜(VATS)肺结节切除手术。大大降低了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高了手术效率。近几年,随着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大医一院胸外科开展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治疗肺癌、胸腺瘤和纵膈肿瘤等手术100余例,并率先在辽宁省开展机器人经剑突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不仅让手术变得更精细、更安全、更彻底,更为患者开辟了新的手术方案。

泌尿外科

机器人助力疑难复杂手术

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是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三大肿瘤。在大医一院泌尿外科,每年肾癌手术300余例,膀胱癌手术近400例,前列腺癌手术约100例。如何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他们一直的追求。

2021年,大连地区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落户大医一院,目前泌尿外科已完成各类手术近400例,全面推进了腔镜手术的创新和发展。泌尿外科主任、泌尿系肿瘤一科主任王建伯介绍,以根治性前列腺、膀胱切除以及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为例,术者需要在极为狭窄的空间内获得精确的高清视野,进行切割、缝合、止血等一系列高难度操作,同时为了保证精确吻合,对术者肢体的稳定性要求极高。“达芬奇”手术和传统手术相比,增加了视野角度,提高了清晰度,机械手可以灵活旋转且消除震颤,手术自然更加精细。对患者来说,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更多危重和高龄患者有了治疗的机会。特别是,近年来医院大力宣传前列腺癌筛查,其进入常规体检,现阶段医生发现的前列腺癌越来越多、越来越早,前列腺癌根治术随之增多,“达芬奇”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够实现良好的尿控和神经保护,为广大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据统计,目前大医一院泌尿外科利用“达芬奇”开展保留性神经血管束和后尿道横纹括约肌的前列腺癌根治术,80%患者术后两周拔除尿管后即能完全控尿,略优于国际水平。团队对于手术适应症亦严格把关,通过充分评估、科学运用,使切实能够从中获益的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目前在机器人手术患者中,施行根治性前列腺、膀胱切除所占比率高达50%,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达37%,该比率在全国范围处于领先地位。

核医学科

“查癌神器” 让肿瘤无处藏身

由于在发现早期肿瘤、全身转移病灶筛查等领域的卓越能力,PET磁共振(PET/MR)和PET/CT素有“查癌神器”之称。两年前,大医一院在辽南地区率先引进代表着高端医疗设备最尖端技术水准的分子影像设备——“时空一体”PET/MR,成为目前国内少数PET/MR临床使用单位。而大医一院于2010年引进的高端分子影像设备PET/CT,目前已完成2万余例次显像,在肿瘤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分期、评价疗效及评估预后、指导放疗定位、引导肿瘤穿刺活检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大医一院核医学科主任杜雪梅介绍,PET/MR是一种融合了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磁共振(MR)成像的先进显像设备。它是将PET和磁共振整合到一台设备上,一次扫描能同时完成PET和磁共振的检查。由于MR多参数多序列成像较CT可以提供更多信息,结合PET图像可以更容易发现颅脑肿瘤、头颈部肿瘤、肝胆肿瘤、泌尿系统肿瘤、胰腺肿瘤、妇科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对脑转移瘤、肝转移瘤、肾转移瘤等诊断灵敏度更高;对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及直肠癌等肿瘤局部分期更准确;另外PET/MR中PET与MR图像匹配更加精准;而且由于磁共振没有射线,所以辐射更低,更适合儿童、需要多次复查的肿瘤患者、以及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

除了设备高端,大医一院核医学科作为辽宁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拥有完整的专业技术团队,其中高级职称占比近1/3。2019年科室作为东北第二家获得《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四类证单位,具备了研发和使用新型正电子显像药物资质。现已合成十余种新型显像药物,成功完成多种肿瘤特异性显像,如乳腺癌雌激素受体显像、前列腺癌PSMA显像、神经内分泌肿瘤奥曲肽显像等,这些对于更精准地早期发现肿瘤格外有意义。

  作者:

  最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