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杨璐
图 由市妇联提供
爱岗敬业、立德树人、乐于奋斗、甘于奉献……在东北振兴、辽宁振兴和大连加速实现振兴发展的新征程中,她们展现了当代巾帼的担当与风采。让我们走近几位辽宁省三八红旗手,见证巾帼芳华的智慧与力量,感悟女性的坚韧和独有的魅力。
【康健】
大医精诚
守护患者生命
作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康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20年如一日无私地奉献在急危重症救治的前沿阵地。新冠疫情暴发至今3年以来,她义无反顾地冲在疾病救治的最前线,带领急诊科以生命赴使命,拼尽全力救治每一个生命。
面对防疫新政策下的新形势,康健带领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投入到了新冠肺炎救治的战斗中。康健不仅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同时她的爱人以及年迈又有基础疾病的父母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但面对急诊人员紧张、工作强度激增,她义不容辞地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在急诊救治的前沿阵地。她说:“我们可以休息,但病人的病情等不得。”在康健的带领下,面对急诊重症高峰,急诊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毫无怨言,坚守在各个岗位上,全力救治每一位来就诊的急危重患,与时间赛跑,从死亡线上抢回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最为凶险的并发症就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诊ICU收治了大量呼吸衰竭需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急诊ICU的特点是患者的病情危重、复杂且变化快,医生必须要经常到床边查看病人,康健不仅要协调好急诊诊室的救治工作,每天还带领急诊ICU的医生查房,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成功救治了大量收住急诊ICU的危重患者。
新冠救治期间,康健仍然挤时间带领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不断地强化学习国家卫健委出版的第十版新冠的诊疗方案,逐条分析、讲解,使新冠肺炎救治更加规范合理。康健作为大连市急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在做好本院急诊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还对大连市其他医院的急诊疫情救治工作进行督导,从而保证了大连市急诊救治的安全。
【庚俐莉】
顶住压力风险危急时刻勇担当
庚俐莉,大连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兼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副主任。3年前,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再次开诊,曾经受过甲流及禽流感等大事件历练的庚俐莉,第一时间进入病区,从此一守就是近3年。她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彰显了一名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她靠着知识、经验、坚韧、温情,成为抗击新冠疫情这场战役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2020年1月17日晚,当大家正在欢度周末时,大连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紧急启动,疫情就是命令,庚俐莉接诊了辽宁省首例新冠确诊病人。此后她一直坚守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一线,带领“战友们”边筛查、边救治、边筹扩病房。自疫情开始,她的手机就始终24小时不关机,随叫随到,随时有情况随时解决。经常从天亮忙到天黑,刚刚回到家又被叫回医院继续忙碌,连续工作24小时也是常事。她每日深入病区查房,和每一名患者解释病情,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平复患者紧张的情绪,让患者在隔离病房住得安心。如果有患者不理解,她就一遍一遍耐心解释。曾经有一名患者,一直不配合治疗,庚俐莉在污染区和患者沟通,一说就是4个多小时,最终帮助患者解除后顾之忧,患者康复出院后送来了表达感谢之情的锦旗。
当疫情由防控转为救治,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3年的防疫经验,庚俐莉主动识变应变,迅速调整工作状态,带领团队除发热门诊外,还同时承接发热ICU病区,投入到救治危重症新冠患者的新一轮战斗中。特殊的环境,复杂的疾病,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庚俐莉作为院内核心专家组的成员,只要有新收治的患者,不分节假日都会来医院会诊,指导治疗,全年365天无休息。
【路芳】
科研界的中坚骨干力量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是我国科研领域的先锋队和佼佼者,时刻走在科研前言,攻坚未知领域,是引领我国科技进步的模范代表。这里不乏一些女科学家,她们是我国科研界的中坚骨干力量、新时代的巾帼英雄,路芳就是其中的一位。
路芳现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组长,获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百人计划、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等人才项目资助,同时,还担任大连市可再生功能材料智能设计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辽宁省化工协会生物质能源委员会委员等。
中国是农业大国,尤其是东北三省,农业秸秆资源非常丰富。目前秸秆类生物质资源利用仍存在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生物质,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路芳以自身生物质转化相关的研究工作为基础,结合辽宁省与大连市本地技术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开发、生物质基新材料设计制备以及植物基活性组分提取合成等方面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路芳积极主持疫情攻关项目,针对商业滤层对静电荷的依赖以及低温、潮湿环境滤效下降问题,将纳米纤维素负载于聚丙烯熔喷纤维上,构建新型具有微纳结构的过滤层,减小滤层对电荷的依赖。检测结果显示新型口罩对细菌的过滤效率高达99.9%,在-20℃超低温下过滤效率保持不变,在疫情高发的冬季起到高效防护作用。该项目已申请多项专利,并搭建两条微纳熔喷布生产线,年产量可达100吨,可供生产一亿片口罩,产品已投放市场。该工作已获得辽宁省及大连市女性人才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姜瑞】
为民族工业的大发展
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科技创新、技术自主、引领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大连瑞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姜瑞不断铸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民族工业的大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08年,姜瑞看到“中国轴承之都”产业链的空白,瞄准铁路、风电、冶金轴承的国内外轴承保持架配套市场,科学求实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决策投资6000多万元,开展了“年产100万套中大型和特大型铜制实体保持架专业生产技术项目”。2010年,该项目通过了大连市经委的新技术新产品投产鉴定和大连市科技局的科技成果鉴定,同时获得大连市政府颁发的科学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填补了我国中大型和特大型铜制实体保持架专业化配套生产的空白,其工艺装备在国内轴承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同行业的一流水平。
10余年间,姜瑞带领企业坚持走市场多元化、高端化、全球化发展道路,引领公司成长为集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她注意加大人才培养的成本投入,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培养更多的工程师、大工匠。先后领导创建3个省市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形成创新工作室联盟,吸纳、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优先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连续多年成立女大学生创业基地,先后安排240多名女大学生就业。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每年平均投资30余万元,举办各类文体节目,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她热心公益事业,在我市组织的“精准扶贫”的活动中,精准帮困14户;参加助学、为贫困儿童捐款捐物等公益活动,捐款合计10余万元。姜瑞还先后投资100余万元,为家乡修路,资助学校。